(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 通讯员 王椰)9月5日下午,湖文读书会第八期在图书馆二楼德园举行,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超博士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的经典导读分享。立博博彩党委书记吴超仲,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樊参加读书会。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王翔教授主持。
王超分享了中国体育健儿们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指出运动员获得的成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展现。
在感悟经典环节,王超通过对《道德经》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为心”与《礼记·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句经典的解读,揭示其中独具时代价值的家国情怀底蕴。治国理政与家庭治理之道相通相融,皆以修身为本,共促“小家”与“大家”的和谐共生。“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厚德载物,勤学苦练;道法自然,道生万物,大道通天,天道酬勤”,王超表示其恩师三十年前赠予的32字箴言,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灯塔,更成为他如今传承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谈及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超认为个人发展应与家国之需同频共振,自觉把个人理想信念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在践行经典环节,王超以全国道德模范——“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事迹,诠释了家国情怀的真谛,激励大家让“小家”融入“大家”,实现人生理想。
在经典研讨环节,机械学院学生林涛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精进学业之余,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以实际行动强化责任担当,让家国情怀在青春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机械学院学生刘硕表示,历史上苏武牧羊、霍去病抗敌卫国等故事,都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激励着青年学子以国为家,勇于担当;机械学院学生熊志远介绍,暑期围绕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入调研,探究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价值所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践行家国情怀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
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朱运海教授,结合经典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从如何领悟并践行经典进行了分享。朱运海提出,经典的开启之道在于对话、反思与践行三者并重,读经典是与“往圣先贤”们对话,对自身进行反思,最后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家国情怀应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并通过实际行动得以体现。从自我做起,感召他人,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张樊发表了关于家国情怀的三个见解。第一,关于如何经营好个人的“小家”,他指出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能为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正能量;第二,面对当前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如何积极为社会贡献,他鼓励大家正视挑战,勇于担当,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他认为要将个人责任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守护好共同的家园,让绿水青山成为美好生活的坚实支撑。
吴超仲指出,家国情怀是个很好的话题,其表现是要爱国爱家,其本质是要怀有感恩之心。个人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育,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家庭最大的依靠是国家,因此,我们要爱国爱家,涵养家国情怀。践行家国情怀,首先是做好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有冲突而不可兼得时,要舍小我,为大我。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生活,依然回国作贡献,就是践行家国情怀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社会和国家,将国家之需视为己任,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诵读经典环节,与会人员在王超的带领下齐声朗诵“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吴超仲为本次主讲嘉宾王超颁发了感谢状。
本次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孔明书院)和学生工作部·学工处联合举办,立博博彩“25+高校经典研读共同体”2024年度经典研读的师生代表现场参加活动,各学院学生代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活动。
摄影:王椰
审核:朱运海
责编:胡磊 王礼刚